重庆烟草,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
你知道吗?重庆,这座山城,不仅有着麻辣鲜香的火锅,还有着悠久历史的烟草文化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重庆烟草的世界,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。
烟草的根,深植于历史的长河

追溯历史,重庆种植烟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,那时的烟草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作物。到了明代,巫山、秀山两县成为了烟草的主要种植区。清初,巴县、江津、荣昌等县也开始种植烟草,到了清代中后期,烟草种植已经遍布各州县。那时的烟草种植,大多是由农民自发零星进行的,耕作粗放,但足以看出重庆人对烟草的热爱。
洋烟的入侵,本土烟草的崛起

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英国英美烟草公司派员来渝推销卷烟,品牌为五支装的“鲨船”和“称人”等。重庆人深恐再遭洋人愚弄,不愿购买。为了打开销路,徐子泉雇用乐队,以洋鼓洋号开道,在城内大街小巷宣传,甚至免费向各店铺和行人赠送,欢迎试吸。渐渐地,销路慢慢打开。
1907年,重庆首开烟厂,用日本机器生产卷烟,但销路并不理想。直到1922年,本埠市场一直被洋烟占据。1928年,重庆大佛卷烟厂成立,生产“大佛”牌卷烟,标志着本土烟草的崛起。1935年,蜀益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设蜀益烟厂,生产“金钱”、“主力舰”、“大鹏”等品牌,进一步丰富了重庆烟草市场。
抗战时期,烟草业的蓬勃发展

抗战爆发后,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将汉口厂的部分设备和人员迁来重庆,在南岸弹子石征地建厂,取名重庆南洋烟厂,生产“花王”、“金斧”、“红花”、“双喜”、“黄金龙”等卷烟。1943年,华福烟厂成立,生产“华福”、“三六”、“火炬”等牌号。因重庆成为全国经济中心,这一时期,重庆的机制、手工卷烟厂得到了迅速发展。
现代烟草农业,绿色防控守护绿水青山
近年来,重庆市烟草专卖局(公司)在彭水、酉阳、巫山等12个产烟区县大力推行绿色防控,推进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、生态调控等环境友好型病虫害防控技术攻关和集成推广。比如,在烟蚜茧蜂的示范应用上,全市42.48万亩烟叶中,41.11万亩成功完成了放蜂,完成比例为96.77%。此外,重庆市烟草部门还将生态、环保、绿色的理念向社会推广,与政府、合作社等联合在大农业开展放蜂。
未来展望,携手共进,共创辉煌
如今,重庆烟草产业正朝着规模化、专业化、绿色化的方向发展。重庆市烟草专卖局(公司)将加大对烟农的扶持力度,引导烟农提升规模化、专业化种植水平,提升烟叶种植效益。同时,重庆市还将与湖南等地展开深层次合作,共同推动烟草产业的繁荣发展。
重庆烟草,承载着历史,承载着未来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这座山城的烟草产业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!